Nacos 配置中心用法详细教程

  我们这篇文章介绍下 Nacos 作为配置中心的基本用法,首先我们先了解下为什么需要使用配置中心。

  正文

  一、为什么需要配置中心:

  在没有配置中心之前,传统应用配置的存在以下痛点:

  (1)采用本地静态配置,无法保证实时性:修改配置不灵活且需要经过较长的测试发布周期,无法尽快通知到客户端,还有些配置对实时性要求很高,比方说主备切换配置或者碰上故障需要修改配置,这时通过传统的静态配置或者重新发布的方式去配置,那么响应速度是非常慢的,业务风险非常大

  (2)易引发生产事故:比如在发布的时候,容易将测试环境的配置带到生产上,引发生产事故。

  (3)配置散乱且格式不标准:有的用properties格式,有的用xml格式,还有的存DB,团队倾向自造轮子,做法五花八门。

  (4)配置缺乏安全审计、版本控制、配置权限控制功能:谁?在什么时间?修改了什么配置?无从追溯,出了问题也无法及时回滚到上一个版本;无法对配置的变更发布进行认证授权,所有人都能修改和发布配置。

  而配置中心区别于传统的配置信息分散到系统各个角落的方式,对系统中的配置文件进行集中统一管理,而不需要逐一对单个的服务器进行管理。那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?

  (1)通过配置中心,可以使得配置标准化、格式统一化

  (2)当配置信息发生变动时,修改实时生效,无需要重新重启服务器,就能够自动感知相应的变化,并将新的变化统一发送到相应程序上,快速响应变化。比方说某个功能只是针对某个地区用户,还有某个功能只在大促的时段开放,使用配置中心后只需要相关人员在配置中心动态去调整参数,就基本上可以实时或准实时去调整相关对应的业务。

  (3)通过审计功能还可以追溯问题

  二、Nacos配置中心的使用:

  微服务中配置中心的主流解决方案主要有三种:Nacos、Apollo、Config+Bus,不过这篇文章我们主要介绍 Nacos 作为配置中心的用法,对其他两种方式感兴趣的读者请自行上网查阅

  1、Springboot 整合 Nacos 配置中心:

  (1)首先我们声明项目的版本信息:

  (2)添加 nacos 配置中心的 maven 依赖:

  (3)在 application.properties 文件中添加 nacos 配置中心相关配置:

  (4)在 nacos 控制台新建一个 DataID 为 的配置集:

  为什么 DataID 的命名为 会在下文介绍

  

  (5)编写测试类:

  (6)启动服务验证:

  启动项目,访问 接口,可以看到 nacos 配置中心的配置信息已经生效并被成功获取到了

  

  (7)验证动态刷新配置:

  配置的动态刷新是配置中心最核心的功能之一,假设我现在需要修改 的值,那么我直接改变 Nacos 中的配置会生效吗?我们试下直接将 Nacos 中的配置修改成 “zhangsan”,如下图:

  

  此时不重启项目并重新访问该接口,结果如下:

  

  我们发现配置已经动态刷新了,这是为什么呢?其实是由于我们在类上添加了 注解而产生的效果。

  2、Nacos 的核心概念:

  2.1、Data ID:

  (1)Data ID 的命名格式:

  前面我们演示了在 nacos 控制台新建一个 DataID 为 的数据集,那么这个 Data ID 是什么呢?

  Data ID 是配置集的唯一标识,一个应用可以包含多个配置集,每个配置集都需要被一个有意义的名称标识。那么 Data ID 怎么取值呢?格式通俗一点就是 “前缀-环境-扩展名”,如下所示:

  ① prefix: 前缀,默认是 的值,也可以通过配置项 来配置。

  ② active: 配置运行环境,即为当前环境对应的 profile。

  注意:当 为空时,对应的连接符 ”-“ 也将不存在,dataId 的拼接格式变成

  ③ file-exetension: 配置文件的类型,默认是 ,也可以通过配置项 来配置,目前支持的类型有

  ④ 最终配置:

  经过前面三个步骤,我们最终在nacos配置中心的控制台新增配置文件就是:

  2.2、环境隔离-命名空间Namespace:

  Nacos 引入命名空间 Namespace 的概念来进行多环境配置和服务的管理及隔离。

  例如,你可能存在本地开发环境dev、测试环境test、生产环境prod 三个不同的环境,那么可以创建三个不同的 Namespace 区分不同的环境。创建方式如下:

  

  创建完成后,就可以在Nacos 控制台的配置列表上面看到不同的命名空间了,如下图:

  

  成功创建新命名空间后,就可以在 springboot 的配置文件配置命名空间的 id 切换到对应的命名空间,并获取对应空间下的配置文件,但在没有指定命名空间配置的情况下,默认的配置都是在 public 空间中,指定命名空间的方式如下:

  2.3、业务隔离-Group分组:

  Group 也可以实现环境隔离的功能,但 Group 设计的目的主要是做同一个环境中的不同服务分组,把不同的微服务的配置文件划分到同一个分组里面去,Nacos 如果不指定 Group,则默认的分组是 。

  如果没有 Group,试想一下这个场景:有两个微服务,一个是订单系统,一个是用户系统,但是他们有着相同的配置,比如 ,那么如何区分呢?这时候 Group 就派上用场了。

  上述场景中订单系统、用户系统可以单独分为一个组,比如 ,当然这是比较细粒度的分组,根据企业的业务也可以多个微服务分为一组。

  接下来我们演示一下创建配置集时以及集成时如何指定分组,还是前面的例子,新建配置集是在如下位置指定Group分组:

  

  接下来在 文件分组:

  3、小结:

  Nacos 实现配置管理和动态配置刷新很简单,总结如下步骤:添加对应 依赖使用原生注解 导入配置使用原生注解 刷新配置根据自己业务场景做好多环境配置隔离(Namespace)、不同业务配置隔离(Group)

  4、共享配置:

  当我们微服务的数量越来越多,势必会有相同的配置,这时我们可以将相同的配置抽取出来作为项目中共有的配置,比如集群中的数据源信息、日志的配置信息,nacos 也是支持这种一个配置中心多个配置集这种写法的。

  (1)我们在nacos中新建两个 Data ID 分别是 db.yaml 和 log.yaml 的文件。

  (2)在配置文件中分别加入部分配置内容

  (3)在 Springboot 项目中添加如下的 nacos 配置:

  为了更加清晰的在多个应用间配置共享的 Data Id,官方推荐使用 ,配置如下:

  (4)思考:在这2个文件中出现相同配置,nacos如何选取?

  当多个 Data Id 同时出现相同的配置时,它的优先级关系是 其中 n 的值越大,优先级越高。注意: 的值必须带文件扩展名,文件扩展名既可支持 properties,又可以支持 yaml/yml。此时 的配置对自定义扩展配置的 Data Id 文件扩展名没有影响。

  (5)不同方式配置加载优先级:

  Nacos 配置中心目前提供以下三种配置能力从 Nacos 拉取相关的配置,当三种方式共同使用时,他们的一个优先级关系是:A < B < C:

  A:通过 支持多个共享 Data Id 的配置

  B:通过 的方式支持多个扩展 Data Id 的配置

  C:通过内部相关规则(、、)自动生成相关的 Data Id 配置

  对此,你有什么想补充的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~文章配套笔记资料点这个领取文章笔记资料在这里领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