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ginx学习-负载均衡、前后端分离

  三、Nginx反向代理-负载均衡

  首先通过SpringBoot+Freemarker快速搭建一个WEB项目:springboot-web-nginx,然后在该项目中,创建一个IndexNginxController.java文件,逻辑如下:

  在该Controller类中,存在一个成员变量:port,它的值即是从application.properties配置文件中获取server.port值。当出现访问/资源的请求时,跳转前端index页面,并将该值携带返回。

  前端的index.ftl文件代码如下:

  从上可以看出其逻辑并不复杂,仅是从响应中获取了port输出。

  OK~,前提工作准备就绪后,再简单修改一下nginx.conf的配置即可:

  至此,所有的前提工作准备就绪,紧接着再启动Nginx,然后再启动两个web服务,第一个WEB服务启动时,在application.properties配置文件中,将端口号改为8080,第二个WEB服务启动时,将其端口号改为8090

  Nginx请求分发原理

  客户端发出的请求192.168.12.129最终会转变为:http://192.168.12.129:80/,然后再向目标IP发起请求,流程如下:由于Nginx监听了192.168.12.129的80端口,所以最终该请求会找到Nginx进程;Nginx首先会根据配置的location规则进行匹配,根据客户端的请求路径/,会定位到location /{}规则;然后根据该location中配置的proxy_pass会再找到名为nginx_boot的upstream;最后根据upstream中的配置信息,将请求转发到运行WEB服务的机器处理,由于配置了多个WEB服务,且配置了权重值,因此Nginx会依次根据权重比分发请求。

  四、Nginx动静分离

  动静分离应该是听的次数较多的性能优化方案,那先思考一个问题: 为什么需要做动静分离呢?它带来的好处是什么?

  其实这个问题也并不难回答,当你搞懂了网站的本质后,自然就理解了动静分离的重要性。先来以淘宝为例分析看看: 当浏览器输入访问淘宝首页时,打开开发者调试工具可以很明显的看到,首页加载会出现100+的请求数,而正常项目开发时,静态资源一般会放入到resources/static/目录下:

  在项目上线部署时,这些静态资源会一起打成包,那此时思考一个问题: 假设淘宝也是这样干的,那么首页加载时的请求最终会去到哪儿被处理?

  答案毋庸置疑,首页100+的所有请求都会来到部署WEB服务的机器处理,那则代表着一个客户端请求淘宝首页,就会对后端服务器造成100+的并发请求。毫无疑问,这对于后端服务器的压力是尤为巨大的。 但此时不妨分析看看,首页100+的请求中,是不是至少有60+是属于.js、.css、.html、.jpg.....这类静态资源的请求呢?答案是Yes。 既然有这么多请求属于静态的,这些资源大概率情况下,长时间也不会出现变动,那为何还要让这些请求到后端再处理呢?能不能在此之前就提前处理掉?当然OK,因此经过分析之后能够明确一点:做了动静分离之后,至少能够让后端服务减少一半以上的并发量。到此时大家应该明白了动静分离能够带来的性能收益究竟有多大。

  先在部署Nginx的机器,Nginx目录下创建一个目录static_resources:

  将项目中所有的静态资源全部拷贝到该目录下,而后将项目中的静态资源移除重新打包。

  稍微修改一下nginx.conf的配置,增加一条location匹配规则:

  然后照常启动nginx和移除了静态资源的WEB服务,你会发现原本的样式、js效果、图片等依旧有效

  最后解读一下那条location规则:

  代表匹配时区分大小写代表任意字符都可以出现零次或多次,即资源名不限制代表匹配后缀分隔符.代表匹配括号里所有静态资源类型

  综上所述,简单一句话概述:该配置表示匹配以.html.css为后缀的所有资源请求。

  「最后提一嘴,也可以将静态资源上传到文件服务器中,然后location中配置一个新的upstream指向。」